首
项目位于中国西安,雁塔区高新大都荟商业区的写字楼上,一个丰富活跃的业态中相对僻静之处。与商业园区的开放、喧闹的环境而言,写字间18层之高的茶室是必然的需求和精神性的存在。空间主理人是一位96年的女士,作为当下主流群体的一员参与其中,这种远观带来的使命感坚定了由热爱燃起的选择。我们正处于社会快速、高频发展的浪潮中,这是一个需要精神选择的年代。人们习惯于盲目的假象中生存且不知所措,这种精神的匮乏来自断层下的自我认知以及复杂脆弱的心灵,我们该以何种勇气和态度面对来自生活的种种境遇,身处现实的生活中,我想象“相对空间场域”所传递的价值和空间作为生命载体的包容性,以沉默的方式映射源自多变情绪下的快乐或是忧伤,我们在饮茶、独处、相望、游走间找到自我,从而回到内心深处且与之和解,这是建筑空间创造的意义。
原有空间现状属于玻璃隔断划分的办公空间,设计构想以多维的视角和模拟体验为前提,尽可能弱化生硬的钢筋混凝土下固化的建筑符号,以柔性“重构”的方式提升内建筑空间的温度和趣味,由于空间面积有限,在基于分析各类人群的需求将整体划分为2个包厢、半开放雅座以及散客区域。空间处在写字间走廊尽头的东南侧,在考虑与之相隔的遮蔽同时,又以“小口入”探索的角度形成不经意间的偶遇,所以将原有北侧走廊的玻璃隔断以麻编与木格结合形成阵列来弱化其空旷无序的现状。入口悬挂的墙体以深远至高远的空间层次形成丰富的视觉感受,透过木格与有机玻璃体块制作的门体,看到的是手作涂料墙体裸素的基调上空间所传递的品牌“岚洱茶事”,以江河山屿为自然属性而构建的城市隐逸之处。
内观山河
我愿赤脚踩在地面,行走在这条微光的路上,以本能的敏感体会厚重与轻快,我愿从灰尘中开始,以神圣般浪漫的方式经过水面,我细心的望着,那不及保留的是被打湿的衣裤。
冰块的融化折射的是时间的流逝,是种模糊与清晰间不复的动态影像。
东向为主理人行径茶台和操作间的动线,以传统榫卯工艺制作的窗体结构,在移动其窗扇的位置时来实现空间于不同时分下对于光的需求。
1904,下午19点零四分,内建筑空间下的时间情绪,这种奇妙的光影源自窗外一栋住宅建筑外立面的反射,19点零四分开始出现至消失仅有6分钟的停留时间,这是种特殊的时间情绪,我将这种抽象与具象下无意识的形态称之为“假象”,而创作的开始就已深刻理解了无用之处,这种消匿的方式如重生一般结束又开始,我知道这种美是短暂的、深刻的,犹如爱意的浓烈总是在分秒中钟情又选择着遗忘,我想我们总是匆匆面对着这一切的刚刚好。
入口以钢板雕刻与炭化木结合形成的圆形悬龛是取自一个多维角度的消防三通加工而成,三通为无缝浑然一体的铸铁结构,有着材质特殊的质感,从主理人茶台正视望去,悬龛内置的器物在其光束下塑造着微小而深远的感受。由于主理人是曾经的空中乘务员,悬龛如同飞机的悬窗一样,有着地面飞翔般同样的理想.这是微光下的信念与光明。
北口入,观壁,东向路转至南,形成空间的主流路线,以镜面水景拉伸空间的尺度,以循环流动的方式映射着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在以木石为主要材质的空间里,水面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保湿作用,使其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水面如同镜面,与茶平凡又包容的精神一样,洗涤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以不变的介质形态形成“己身观望”的对话。以屏风和柱体装置为空间体感导向,结合与水面相间铺设的自然石材形成了空间游走路线,以石材天然的肌理和质感,表达构色下温度的对比和最直接的空间力量。
黑色炭化木有着极高的防潮防腐等环保性,以深邃沉寂的质感表达着空间的气韵,红色柱体为传统手工作漆制作而成,以工法雕刻结合原木柱体的虚实关系表达其装置综合的艺术性,红色象征热情与力量,是空间恒定的生命力,红与黑色的碰撞关系以秦色的浪漫呈现空间体量之上更强更广的场域和能量,空间期待真实的生活状态下,更多生命体间的关联,经过此处时抚摸柱体与之互动,这种触感成就着她待发生的宿愿和期待,如同神性的慰藉一样。
包厢内窗的“开合”具备了人为需求的可控性,滤光的光束形成建筑空间在光影下的精神形态,在逐步弱化着城市建筑的躁动与冷漠。
对话
空间的能量不该仅仅体现在基础功能,而是在功能之上更高的场所包容性以及所产生的思考与对话,以光影的流动阐述时间的概念,散发着空间的气质与魅力,在人为的参与中不断养育其生命价值。
∇ 轴测图
∇ 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内观山河·岚洱茶事
项目类型:休闲空间
设计方:仝屿建筑/仝屿建筑空间设计
项目设计:设计完成2023年3月15日
完成年份:项目施工完成:2023年7月15
设计团队:仝屿建筑空间设计团队
项目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大都荟
建筑面积:140㎡
摄影版权:任东(见筑Studio)
合作方:李波专业施工
客户:岚洱茶事主理人李女士
材料:安山岩石材、炭化木、艺术涂料
品牌:国产海南安山岩、青芮艺术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