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上生新所,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个与米兰的PRADA FOUNDATION连接的社区,尽管隔空,但却相通。其整体改造均出自OMA大都会事务所之手。 而Kolon Sport可隆所在的这个魔盒,是整个上生新所社区的核心。裸筑最初的想法,是希望将REM的这个镜面魔盒打开,犹如打开一只来自米兰的潘多拉魔盒,有趣的事情就此发生。这是一组很有趣的,发生在上海与米兰之间的对话,而承载这组对话的,正式这个户外品牌——Kolon Sport。 以建筑立意,以空间找形,以展陈叙事。同为建筑事务所,这也是裸筑对这座房子,对OMA这样顶级事务所的致敬。
可隆机能
自智人直立行走开始,服装也随之而来。从草编,丝编。从古代农业文明的桑麻手作,到工业革命之后的纺织业兴盛。如今快时尚化纤人造。服装随人类的进化,退化,演化,而各谋其能。拨开视觉呈现,服之本体,先是护,再而美。试想汉献帝为何要有“衣带之诏”?那时的汉服,没有隐蔽的口袋,只能藏在系带之内,从而带出皇城号令天下诸侯伐曹。我想这可以算是最早对“机能”二字原型的理解:在遵循某个物体客观事实条件之外的附加属性,数量越多,属性越强。而可隆,就在干这个事儿。
不同行业的设计案,其实就是在寻找不同行业的“法门”,这则法门是进入看清行业本质的条件。与其说可隆在做机能,不如说,户外,就是机能属性的堆叠。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前提下,附加机能属性的数量。若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一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看机能,看衣服,还是衣服。如果仔细穿过可隆的衣服,隐藏的滑袋,荷叶原理的不沾水ROE面料,自加热的保暖。衣服还是衣服,没变。那什么变了?是科技,是机能属性上升了。裸筑理解的设计,是对本质的转译。裸筑在用建筑语言,讲属于品牌的“机能”,是处处皆机能的充盈,建筑语言对品牌的解读。
∇ 项目外观
建筑改造
体面地打开建筑的机能,兼具本能与公共性。在本案的整体改造中,建筑是个满布镜面的方盒子。若只是盒子,那并不机能,这建筑并不可隆。此时可隆已经是含有机能暗语的形容词了。所以我要让它“体面的打开”。也就是可隆的魔盒想开了。魔盒想开,是一个动机。但现在的开法,这就是机能本能。整体镜面一旦上旋而开,其足够机能。为何呢?所有科技属性,机关,巧思,尽藏于魔盒里,是一种惊喜,就像藏于袖臂的运动滑袋,下雨不沾水的面料科技,衣服还是衣服,体验不同了。
∇ 立面
而这种体验在公共性上的表达,也正是裸筑在第二个层面的关键思考即品牌与消费群体的关系。从过往聚焦于运营产品到当下的运营用户,品牌都愈加关注自我的社群乃至是构建起以一个社区体系。设计其实则更像是一座bridge,而它所带来的空间是链接商业与用户的载体,形成双向、彼此的需求转译。藉由“魔盒想开”的动态建筑机能,做到室内与室外完全互联,以开放式的状态融入整个上生新所,以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让人群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走入店内。也借助这样的机能,让整个场所形成一体多翼的延展,它可以是品牌文化中心、社群社交空间等等。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我们亦是沿用这样的思考,不论是材质的使用上,道具的陈列,又或是节点的设计上,都会发现,我们会通过设计去放大品牌的特性或者是它专属的机能,用户外的绳索去组构空间、用可隆的帐篷去构建一个咖啡馆、可隆的科技面料去形成展墙的设计语言,等等,一方面是为了让场域回归品牌本身的机能,另一方式为通过这种特性去折叠品牌与公众的距离。
室内改造
释放可隆机能,兼具自然与商业性。户外绳索组构整个空间,其出发点是源于“户外是什么”这个问题,户外是人类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而人毕竟弱小,需要保护。在户外的种种不便,不比室内,万物皆备于我。在户外,需要的是最简的工具,最大的保护。那为什么是绳呢?最小的体积,重量,可以圈出最大的适宜空间,且形式几何。拉、绷、伸、紧等等数种姿态,绳体自身作为媒介,与这个世界的关与系。
帐篷咖啡形成空间的功能复用,从绳引出的可隆帐篷咖啡,是商业上的概念。本质是绳关系体系中的一项承载。帐篷咖啡居中,虽整体表达为科学严谨的逻辑体系,但传承的本质是东方的待客之道。户外帐篷的形式多样,通过拉链开合,控制门和窗的开启大小与位置。将帐篷的设计点利用到帐篷咖啡中,店员通过篷布的开合,控制不同的功能吧台,让帐篷在咖啡出品、店铺收银、DJ打碟、收摊关闭等不同功能间快速转换。可隆帐篷咖啡就是一层空间的控制台,不同帐篷模式的转换,对应不同的吧台功能,继而影响整个空间的功能复用。
静态力场作用下的非表里表现。预应力,甚至是藏在绳背后的立场凝结。迎门之位,一股预应力的张悬梁台面。其应力体系的逻辑与绳如出一辙,无非是材料语言换成了钢。在整个空间中,设计的表达式为可隆户外绳,绳的护,绳的机能。而在绳的背后,发现空间中充斥的静态立场,这恰恰是机能的本质:看得到的是一回事,看不到的暗涌,全藏着。静态立场同时也运用在照明设计中。通过照度计算与分析,在空间中将光均匀的打亮成为了本次设计的目的。
户外最简单的悬挂方式就是两点之间拉绳绷直,将物体悬挂上去。在空间中,我们也在横、纵方向布置了绳索,通过滑轮将绳索牵引到收紧器当中。绳索不同于常见的工程材料,它具有一定的韧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绷紧的拉力也会在一定范围内慢慢变松弛。所以裸筑在工厂提前做了1:1的样品,进行长时间的负荷试验,最终选出合适的收紧器,让绳索的拉力时刻保持紧绷状态。而后根据经纬方向,悬挂灯具,同时这股被拉力禁锢的秩序也就蛰伏在空间当中。
预应力道具,实现家具尺度上的“大跨结构”。裸筑常将建筑尺度的预应力归纳成茧,应用在其他的维度上。地球上恒定存在的一种力,即是重力,在大跨度的结构中,为了与重力抗争,人们想出了预应力——给结构预先施加一个力,来抵消受重力影响产生的形变。设计在这里,将预应力施加到弓弦型的桁架结构中,作为可隆1973一楼空间长展桌的主梁,实现家具尺度上的“大跨结构”。
表达力在空间中的形态,裸筑发掘更多力传递的形式。比如机场登机的驳接空桥,多是利用空腹桁架作为主结构。提取结构形式,等比例缩小,我们把空腹桁架也用到了展台、展架的体系中,材料更轻更薄的同时,满足更大跨度的使用需求。再通过可隆户外绳索拉接,使其固定。在一开始,我们发现单根的绳索只能保证力在一个方向(重力竖向)上的传递,而其他方向(横向偏摆)就很容易摇晃,所以我们尝试再多增加一些侧向的绳索,来抵消潜在的偏摆力,最后我们发现,一旦绳索传递的拉力与拉力,构成了三角几何形,那么他就很容易稳固了,这种力在不同尺度上的应用,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Soft-joints软节点,链接空间与品牌。这是可隆品牌细节与建筑空间对话。我们发现利用品牌自身的产品特性,可以加工成为空间中的设计点,产生一种和解,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节点概念——Soft-joints软节点。何为软节点,就好比本来一颗螺丝的固定,而我们用了纽扣;榫卯连接的地方,我们却用了拉链;胶粘的地方,用绳索捆绑;展陈的A型柱,用了高密度尼龙织带;展台的台面,用布绷直……这一系列可隆服装设计上的面料、五金,被安装到空间里,室内就有了自己的行衣风格。
二层的墙面是很好的展陈空间,但原有的窗洞成了阻碍,若完全封闭上,会使空间闭塞。为解决这个难点,裸筑尝试用可隆的科技面料,透气、透光、易清洁,是最好的遮帘。有了这层背景面料,如何在上面展陈又成了新问题。这时我们发现可隆户外登山背包的背带,有很多多功能编织束带,能收纳安装各种户外配件。裸筑把这个工艺加工到了织带上,再把织带两头,绷紧安装在窗的上下边缘,作为展柱。而后利用拉链,将科技布安装在两根织带展柱内。
正因为有了这基础展墙的设计语言,那接下来的工作也就很明确了,我们为其专门开发了一套服装展陈系统,即正挂、侧挂、叠放、台面展陈、海报悬挂、屏幕悬挂、空间标识系统等,细小到一颗倾扣,一个拉链头,一块水洗标……无不烙印着可隆文化,也让店铺本身,成为一间工艺展厅。展布成面,织带拉链成线,登山绳索拉接成点,所有的空间节点我们都尽可能的让它“软下来”。用空间中的软件点呼应服饰本身的特征。
可隆户外的机能转译。以上种种的机能,都是一种预埋。裸筑希望的空间或者说是载体,是“人”(社群)、“货”(品牌)往同一“场”(场域,地方)的不同模数的变化与聚集。而在可隆这个商业空间的项目中,我们更关注以设计去打开新的场景,或者说是以设计的维度尝试去搭建从商业、生活方式到品牌文化,贯穿个体、邻居商户乃至社群圈层这样一种新的零售场景,这才是魔盒打开的真正意义。这也是近年来,我们想通过设计去试着构筑品牌的社会学实践,包括打开建筑,去与公共空间的融合,留给整个街区,乃至于穿梭于上生新所的人群;特别以户外特性的绳索元素搭建起整个空间、以品牌面料/材质构建陈设系统、比比皆旨在将品牌调性交融于空间之中;让场域回归应有的属性,让陈设回归功能,透过设计的四两拨千斤,共同去打磨一个集品牌文化、咖啡、户外露营、可隆路营实验室社群活动、开放共创空间的场所,更意图通过设计介入品牌文化去折叠其陌生感,将用户快速代入,获取文化认同,递进到品牌认同,能与街区融合、与社群谋合,这是空间生命体的真实意涵。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Kolon Sport可隆1973
建筑/空间/家具产品设计: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柏振琦
副合伙人:薛乐骞
设计团队:盛朦萱、伍恩泽、吴叶静、梁潇怡
结构设计: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灯光设计:ELA寻光(降昭龙 刘峰 柳青青)
插画diagram:盛朦萱、吴叶静、黄泓升
摄影:WenStudio、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业主团队:可隆KOLON1973品牌市场部、可隆零售市场部:鞠坛晋、宋红杰
施工顾问:EMCC结庐(张成华)
地点:上生新所,上海延安西路1262号8号楼
建筑面积:500㎡
设计时间:2022/2-2022-6
建造时间:2023/01-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