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是上海市最负盛名的中学之一,其新校区的建设也自然被多方关注,希望在某些方面能成为校园建设的示范。项目基地范围在临港新城城市公共绿色走廊之中,一面沿路长向展开,两面临水,基地三面与景观相接,环境条件优越。

作为一个容积率达到1.2的全住宿的48班高中,需要回答一些从设计伊始就存在的问题:一是校园作为城市环境塑造的参与者如何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二是如何从空间设计上为高效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纾解压力的可能;三是如何为新校区创造基于传统又具有独特性的空间语言与体验方式。

而最终设计师选择了一种以“城”和“岛”作为主体的二元化叙事模式,试图在对比、互文和结构张力之中给出回应的策略。

∇ 总平面

高中设计,学校设计,校园设计,学校设计案例,校园改造,学校装修,中学设计,校园建筑设计,上海中学东校,上海,c+d设计中心

∇ 城岛空间剖面

高中设计,学校设计,校园设计,学校设计案例,校园改造,学校装修,中学设计,校园建筑设计,上海中学东校,上海,c+d设计中心

一. 一城一岛:互补的校园空间结构

设计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校园与城市的关系,校园一方面沿城市主要道路展开,另一方面又处于城市公共绿色走廊之中,因此设计的目标既要创造教育建筑鲜明的城市形象,又不希望打断绿色走廊的延续性;既要保证校园运行的完整,又希望有与城市共享校园设施的可能。这种互补的需求引发了互补的校园结构:一城一岛的策略给出了一个整体化的解决方案。

高中设计,学校设计,校园设计,学校设计案例,校园改造,学校装修,中学设计,校园建筑设计,上海中学东校,上海,c+d设计中心

高中设计,学校设计,校园设计,学校设计案例,校园改造,学校装修,中学设计,校园建筑设计,上海中学东校,上海,c+d设计中心

龙门学城,叠加生活密度的微型城市

“龙门楼”是上海中学老校园具有历史意义的主楼,因此也作为文化符号移植到了新校园。新校园的容积率1.2,并不算低,如果按正常布局,可能会均匀地占满整个用地,但如此建筑就必然会打断城市公共绿廊空间。因此设计做了一个反向而行的决定,将建设容量进一步聚集到沿路一侧,通过复合的功能设置将生活密度叠加起来,创造一个高度集约化的微型学习城市。

高中设计,学校设计,校园设计,学校设计案例,校园改造,学校装修,中学设计,校园建筑设计,上海中学东校,上海,c+d设计中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用户购买价格:10L币
  • 会员用户购买价格:免费
  • 永久会员用户购买价格: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